“兒童肺炎風暴”來勢洶洶。岳陽市婦幼醫院兒科門診擠滿了小病號,近半年門診量上升趨勢明顯,其中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孩子因發熱、咳嗽等癥狀就診,罪魁禍首是肺炎支原體感染引起的“大葉性肺炎”。
近日,7歲的小張同學出現咳嗽,發熱伴寒戰、肌肉酸痛,自行家中口服“頭孢顆粒、布洛芬”等藥物5天后仍咳嗽及高熱不退,后入我院兒科,以“大葉性肺炎”收住入院。
完善檢查后,兒科歐陽劍平主任及內鏡小組為小張同學實施“支氣管鏡檢查+肺泡灌洗術”,鏡下顯示部分氣管痰栓堵塞,經充分灌洗,右肺支氣管管腔已通暢,在經對癥治療,小張同學的體溫即恢復正常,咳嗽較前明顯減少。
什么是大葉性肺炎?
大葉性肺炎是由多種病原體感染引起的,如支原體、腺病毒、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等。
多見于5歲及以上兒童,但5歲以下兒童也會發病。病變累及一個肺段以上肺組織,以肺泡內彌漫性纖維素滲出為主的急性炎癥。
臨床上起病急驟,常以高熱、惡寒開始,繼而出現咳嗽、呼吸困難等,并有肺實變體征及外周血白細胞計數增高等。
支原體感染導致的“大葉性肺炎”如何治療?
2023年兒童支原體肺炎診療指南指出,針對支原體感染引起的大葉性肺炎首選藥物是大環內酯類抗菌藥物,如阿奇霉素、羅紅霉素、克拉霉素。
同時,可采用退熱藥、止咳化痰藥等藥物來緩解患兒發熱、咳嗽等不適癥狀。
懷疑有黏液栓堵塞和塑形性支氣管炎的患兒,應盡早進行支氣管鏡肺泡灌洗術,以減少并發癥和后遺癥的發生。
通俗來講,支氣管鏡肺泡灌洗術就是“洗肺”。通過支氣管鏡向病變部位內注入生理鹽水并進行抽吸,收集支氣管分泌物及清除填充于肺泡內的物質,進行病原學檢查,明確病原菌。可以有效縮短患兒體溫恢復時間、咳嗽和肺部啰音消失時間,進而縮短抗生素使用時間和住院天數。
如何避免“大葉性肺炎”?
目前,大葉性肺炎沒有針對性的疫苗來預防,所以要做到:
①增強體質,鼓勵孩子多參加戶外活動,提高免疫力;
②合理飲食,保證孩子攝入足夠的營養,多吃富含維生素和蛋白質的食物;
③接種疫苗,根據醫生建議及時為孩子接種肺炎球菌疫苗等疫苗,降低感染風險;
④注意個人衛生,教育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如勤洗手、戴口罩等,減少病菌的傳播;
⑤遵醫囑治療,在治療過程中,家長應遵醫囑為孩子進行藥物治療,確保病情得到及時有效的控制。
免責聲明:本文僅做健康科普,不用于任何商業廣告目的,且不提供診療建議。如有相關疾病,請及時于正規醫院就診,謹遵醫囑。其中部分圖片來自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告知我們,我們將盡快刪除。
供稿:兒科 張子揚 編輯:宣傳辦
一審:金鵬 二審:歐陽劍平 三審:劉艷平
欄目:婦幼健康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