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小學每天有作業,好苦惱啊” “要讀一年級了,我很擔心。如果同學不喜歡我、老師對我不好怎么辦?孩子幼升小,不搶跑就落后了嗎?”又是一年開學季,即將步入小學的孩子,或多或少會有這樣的擔憂。
幼小銜接該怎么做?
從幼兒園到小學,是孩子成長中的一次重要轉折,他們將面臨身份角色、學習方式、學習環境等方面的變化,這對于一個6歲的孩子而言充滿挑戰和機遇。
同時,這不僅僅是孩子一個人的重要時刻,對于整個家庭來說,都是一個新的開始。因此,作為一年級學生的家長,不僅要做好角色的轉變,還要幫助孩子做好幼小銜接,共同迎接新旅程的到來。
1.情緒管理銜接
? 首先,家長們要關照好自己的情緒。
因為孩子的情緒好壞是最容易受大人影響的,家長們關照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更好地回應孩子的需求,尤其是對于高敏感高需求的孩子。
? 其次,及時正向反饋。
錨定一個行為,找到孩子目前的安全距離的臨界點,表揚他的哪怕一丁點的進步,比如“剛才你獨立的時間又更久了一點”,及時跟孩子表達鼓勵。
家長的角色是幫助孩子看到自己的能力,讓孩子在開學適應這件事上,讓他感覺到“我也可以”。
2學習習慣銜接
? 時間管理能力
時間概念的銜接可以讓孩子更加清楚地知道如何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時間。
首先家長要明確一點,作業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完不成作業,挨批評的是孩子,他應該承擔這個行為的自然后果。但是孩子通常對時間的預估能力比較弱,如果沒有經過這方面的刻意練習,他很難自己做好時間管理。所以要給足孩子練習的時間。
在此基礎上幫助孩子形成他自己的活動日程表,再加入一些小鬧鐘或者沙漏這樣的小工具,慢慢地孩子就掌握了自己做事情的節奏。
這樣,孩子再去適應小學的課程表以及“不被安排”的時間也就更加得心應手啦~
? 專注力培養
當上課時間過長并且老師所講內容對孩子有難度,或者趣味性不夠強的時候,孩子們就會出現走神、小動作不斷,或者跟旁邊同學講小話的情況。
專注力的培養跟家長的教養方式有比較大的關系,從大的方面來講就是“不打擾,就是最大的溫柔”。
給孩子時間和空間,讓孩子在自己的工作上進行專注。在孩子進行自己的活動時間,盡量做到不打擾,不破壞。
同時,讓孩子明白“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情”,書桌是用來學習的,床是用來睡覺的,游戲角是用來玩玩具的。
3生活習慣銜接
? 首先,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
家長可以和孩子共同制定一張合理的作息表,讓孩子自主選擇游戲、鍛煉的時間和方式,引導他們按照時間表去完成。這樣,提前讓孩子的作息時間逐漸與入學要求靠近,能減少開學后的許多不適應。
? 其次,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進入小學,課間十分鐘更多是由孩子自己支配,由被動到主動也是小學生要面對的一項挑戰。家長要引導孩子多關注自己的需求,不要只顧著玩,在文明玩耍或者課間休息前,先做好上衛生間、洗手、喝水等課前準備。
? 再次,養成良好的整理習慣。
低年級孩子丟三落四的情況特別多,培養好習慣勢在必行:一個是整理書包的習慣,要能把課本分科分類放好,確認作業后再放進書包,確認文具是否帶齊,把紙巾、水杯放在書包側面。
另一個是整理書桌的習慣,要保持書桌干凈整潔,文具、書籍分類擺放,桌面盡量不放與學習無關的東西,以免分散注意力。對于小學生來說,收納整理的本領不僅可以為自己提供整潔的學習生活環境,也能鍛煉思維的條理性。
4環境適應銜接
如何讓孩子盡快適應小學一年級新的學習生活環境,家長們不妨這樣去試試:
? 首先,爸爸媽媽經常性地正向引導。
講講自己小學老師的好,分享小學生活的樂趣等,讓孩子消除恐懼感,逐漸從心理上接受小學生這個身份;
? 其次,假期帶著孩子到即將就讀的小學
走走看看,逛逛校園的美麗環境,看看就讀的一年級教室等,讓孩子消除陌生感;
? 再次,邀請即將一起升小學的幼兒園小伙伴。
一起到即將就讀的小學去玩玩,在玩中培養對小學的親近感。
而新環境、新節點的小學老師和同學,在不理解特需孩子的這些情況下,可能會提出一些與孩子能力不匹配的要求,有時甚至出現被孤立被霸凌的情況,慢慢地孩子就會出現越來越多不適應學校生活的狀況,如果家長也不了解就有可能誤以為是沒開竅、不喜歡集體環境、沒有準備好……
有些家長面對上述問題時會選擇:找關系、緩讀、自己在家教、不上學甚至放棄等,這些方式其實都不是長久之計。
因此,當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可能面臨這些困難時,最好還是前往正規醫院,尋求專業的評估與幫助!
免責聲明:本文僅做健康科普,不用于任何商業廣告目的,且不提供診療建議。如有相關疾病,請及時于正規醫院就診,謹遵醫囑。其中部分圖片來自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告知我們,我們將盡快刪除。
供稿:兒童保健與康復醫學中心 編輯:宣傳辦
一審:金鵬 二審:羅滔、曾元香 三審:劉艷平
欄目:婦幼健康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