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準備等朋友放月假的時候,去看一眼他,然后就自殺……”
中午午休期間,突然看到陌生來電,以為是騷擾電話(房地產、貸款、晉職稱....)接通后,慶幸自己沒有掛,這是一次心理危機干預,是一場生與死的搏斗。
我接到了這個孩子的電話,聽到“自殺”時,我的心咯噔一下,看來這個中午注定不平常了。深入溝通后,發現這個孩子前兩周有過自殺計劃,但被巡警發現攔下了。
通過他的描述了解到,父母知情后并沒有表示出擔心,反倒是憤怒,陷入了對他的指責,罵他是不孝子,不懂父母養育心。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這類家庭更像是兩個不成熟“孩子”的碰撞,父母心智化的不成熟會出現家庭角色缺位、家庭角色行為退行,長期以往會導致整個家庭陷入危機,尤其是當孩子在出現焦慮、抑郁情況時。
快樂的童年能治愈孩子的一生,健康的家庭可以讓孩子涅火重生。
重燃青少年生命之光
一、避免家庭成員陷入相互指責、施壓的旋渦。
首先作為父母應當正確看待抑郁。
*了解抑郁
抑郁癥是一種疾病,是精神科中常見的情感障礙。不是不堅強和不懂事。
抑郁癥是因創傷性事件激發,有遺傳和神經生理基礎,同時,也與原生家族/社會環境密切相關的一種多因素生理疾病。
*識別抑郁癥的危險因素
二、識別自殺風險,避免悲劇發生
首先需要識別自殺風險。
下圖呈現了一些常見的風險程度從低到高的類別,可以初步評估當事人的自殺風險。
三、早識別、早支持、早干預
*早識別
青少年抑郁常見癥狀清單
*早支持
(1)接納與信任:接受與理解孩子的變化,從他的角度去看到他成長的困難。
(2)提供支持性環境:創建一個安全、溫暖和穩定的家庭環境,避免過度施壓或批評。
(3)鼓勵尋求專業幫助:抑郁癥是一種臨床診斷,建議尋求專業的心理咨詢或治療。
(4)培養多元化的充電方式:允許孩子把時間“浪費”在學習之外的事件上,鼓勵孩子參與活動,例如漫展、體育運動、藝術創作、社交互動等,以促進身心平衡。
(5)保持溝通:不回避孩子的情緒,詢問他們的感受和情況,組織家庭活動。
*早干預
用生命影響生命,讓花向上發芽。
“自殺”、“自殘”是一種求救信號,發現孩子有以上的一系列變化,意味著還有機會為他提供幫助。
在此次電話危機干預過程中,當事人袒露自己存在自殺計劃,自殺計劃具體到了日期、地點、時間,兩周前有過自殺未遂的情況。當事人自殺風險系數高。
捕捉到“信號”后,緊急進行危機干預,穩定其情緒狀態,接著評估當事人此時的精神狀態,和自我傷害的可能性。引導發現內部應對策略,并利用當事人提到的朋友分散注意力,鏈接社會交往的資源。
和當事人溝通后,與其監護人進行回訪,并告知監護人及當事人壓力調節方式、危機應對方案及就診渠道。
確保生命第一的原則,與家庭一起攜手重燃生命之光。
當孩子出現負面情緒和軀體癥狀持續時間比較長、得不到緩解時,家長、學校就要高度重視孩子心理健康的問題,及時帶孩子尋求專業心理治療師的幫助。
如果您有上述情況的困擾,可前往我院心理咨詢門診咨詢了解。
心理咨詢電話:0730-8600590
免責聲明:本文僅做健康科普,不用于任何商業廣告目的,且不提供診療建議。如有相關疾病,請及時于正規醫院就診,謹遵醫囑。其中部分圖片來自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告知我們,我們將盡快刪除。
供稿:產后康復中心 蔡姣玉 編輯:宣傳辦
一審:楊慧 二審:劉艷平 三審:涂劍
欄目:婦幼健康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