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來勢洶洶的流感,我們究竟該如何有效防治呢?中醫在對抗流感方面又藏著哪些獨特妙招?接下來,就讓我們一同深入探究!
01中醫眼中的流感
在中醫理論里,流感歸屬于 “時行感冒”“疫病” 的范疇 ,被視為外感病邪所致。《黃帝內經》中提到:“五疫之至,皆相染易,無問大小,病狀相似 。” 生動地描述了流感具有強烈傳染性和流行性的特點。
在與流感斗爭的漫長歷史中,中醫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形成了一套獨特的預防方法。這些基于中醫理論的預防措施,不僅注重調節人體自身的整體狀態,還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為我們預防流感提供了多維度的思路。
02中醫治療方法
中醫治療流感遵循辯證論治的原則,根據患者的癥狀、體征以及個體差異,將流感分為不同的證型進行治療,一人一方。
1.中藥治療
? 風熱犯衛:治以疏風清熱,可選用銀翹散加減。常用藥物有金銀花、連翹、薄荷、荊芥穗、淡豆豉、牛蒡子、桔梗、蘆根、竹葉、甘草等。
? 熱毒襲肺:治以清肺解毒,可選用麻杏石甘湯合銀翹散加減。藥物包括麻黃、杏仁、石膏、甘草、金銀花、連翹、知母、黃芩等。
? 邪犯胃腸:治以解表清里,化濕和中,可選用葛根芩連湯合藿香正氣散加減。包含葛根、黃芩、黃連、炙甘草、藿香、紫蘇葉、白芷、白術、茯苓等。
我院中醫科熬制了防治流感的中藥,免費提供給來院就診的病人,并且黃友佳主任帶工作人員送到了現在流感病人較多的急診科和兒二科,受到了相關科室和病人的一致認可。
2.針灸治療
? 針刺療法:根據不同證型選取相應穴位。如風熱犯衛型,可選取大椎、曲池、合谷、風池等穴位,采用瀉法,以疏風清熱。
? 放血療法:對于高熱患者,可在少商、商陽、耳尖等穴位進行放血,能起到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作用,緩解高熱癥狀。
3.艾灸床治療
1.溫通經絡
艾灸本身具有溫熱之力。人體經絡如同城市的交通網絡,氣血就是在這些道路上運行的車輛。當流感來襲時,人體經絡可能會因外邪侵襲而阻滯,氣血運行不暢。艾灸床通過大面積的艾灸作用,可以溫熱經絡,就像給這些道路加熱,使道路更加通暢,讓氣血能夠順利地運行到身體的各個部位。這樣有助于身體自身的正氣(免疫力)到達受病邪侵襲的地方,抵御流感病毒。
2.扶正祛邪
在中醫理論中,流感是外感邪氣入侵人體所致。人體的正氣充足時,就能抵御這些邪氣。艾灸床的艾灸作用可以補充人體的陽氣,陽氣就像身體的衛士。當陽氣充足時,一方面可以增強身體的防御功能,防止流感病毒進一步入侵;另一方面,對于已經入侵人體的病毒,艾灸產生的陽氣可以幫助身體將其排出體外,達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3.調節臟腑功能
人體的臟腑功能正常與否與是否容易感染流感以及感染后的恢復情況密切相關。例如,肺主皮毛,開竅于鼻,在抵御外邪方面起著重要作用。當流感病毒從口鼻入侵時,肺臟首當其沖。艾灸床艾灸時,其溫熱之力可以調節肺臟的功能,使肺臟更好地發揮其防御和呼吸功能。同時,艾灸也可以調節其他臟腑如脾胃等的功能,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良好可以為身體提供更多的營養物質,增強身體的抵抗力。
03中醫預防流感的方法
1.中藥調理
1.服用預防性中藥方劑:
中醫可根據不同季節、地域以及個體體質差異,制定相應的預防性中藥方劑。例如,在流感高發季節,對于體質偏虛的人群,常用玉屏風散進行預防。該方由黃芪、白術、防風三味藥組成,黃芪能補氣固表,白術健脾益氣以助黃芪加強益氣固表之力,防風走表而祛風邪,三藥合用,可起到扶正祛邪、增強機體抵抗力的作用,從而預防流感的發生。
此外,一些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中藥如金銀花、連翹、板藍根等,也常被用于流感預防方劑中,它們能夠有效抑制病毒,減輕炎癥反應。
2.中藥香囊佩戴:
中藥香囊是中醫傳統的預防方法之一。
選用藿香、佩蘭、艾葉、冰片、薄荷等具有芳香辟穢、化濕醒脾作用的中藥,研磨成粉末后裝入香囊,佩戴在胸前或放置在枕邊。這些中藥散發的香氣能夠刺激人體呼吸道黏膜產生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這種物質可以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同時芳香氣味還能提神醒腦、驅蚊防蟲,對預防流感有一定幫助。
2.飲食養生
1.合理膳食:
中醫強調飲食與人體健康的密切關系,通過合理的飲食搭配可以增強體質,預防流感。在日常飲食中,應遵循“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的原則,保證食物多樣化,營養均衡。適當增加具有扶正祛邪作用的食物攝入,如山藥、百合、蓮子、紅棗等,這些食物具有健脾益肺、滋陰潤燥的功效,有助于提高人體免疫力。同時,避免食用過多辛辣、油膩、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以防損傷脾胃功能,影響人體正氣。
2.食療方:
一些簡單的食療方也對預防流感有很好的效果。比如,蔥白豆豉湯,取適量蔥白和淡豆豉,加水煎煮后飲用,具有解表散寒的作用,適用于風寒感冒初期的預防。又如,綠豆粥,將綠豆熬煮成粥,有清熱解毒、消暑利水之功,適合在夏季流感高發時食用,可幫助清除體內熱毒,預防流感。
3.運動鍛煉
中醫素有“動則不衰”的觀點,適度的運動鍛煉可以促進氣血運行,增強體質,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
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等傳統中醫運動項目,動作舒緩、柔和,注重呼吸與動作的配合,能夠調節人體的陰陽平衡,增強心肺功能,改善身體的柔韌性和協調性。堅持練習這些運動項目,可使人體氣血通暢,臟腑功能協調,正氣充足,從而有效預防流感。
例如,每天清晨練習一套八段錦,通過特定的動作引導氣息運行,激發身體的陽氣,增強免疫力,抵御外邪入侵。
4.情志調節
中醫認為,情志因素對人體健康有著重要影響,過度的情志變化會導致人體氣機紊亂,臟腑功能失調,從而使正氣受損,易受外邪侵襲。因此,保持平和的心態,避免過度焦慮、緊張、憤怒等不良情緒,對于預防流感至關重要。
日常生活中,可以通過聽音樂、閱讀書籍、繪畫、冥想等方式來調節情志,舒緩壓力,使身心處于一種放松、愉悅的狀態。例如,在工作之余聆聽一曲舒緩的古典音樂,能夠緩解精神緊張,調節人體內分泌系統,增強機體的自我修復和防御能力。
5.起居調攝
1.作息規律:
遵循自然規律,保持規律的作息時間是維護人體正氣的重要環節。《黃帝內經》指出“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人體的生理活動與自然界的晝夜節律息息相關。在流感高發季節,應早睡早起,保證充足的睡眠,讓身體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復,以增強免疫力。一般來說,晚上盡量在 11 點前入睡,早上 7 點左右起床為宜。
2.注意保暖:
根據天氣變化及時增減衣物,避免受寒著涼。寒邪是誘發流感的常見因素之一,尤其是在季節交替、氣溫變化較大時,要特別注意保暖,尤其是頭部、頸部、背部和足部等部位。例如,在寒冷的冬季,外出時戴上帽子、圍巾,穿上保暖的鞋子,防止寒邪入侵人體,降低流感的發病風險。
免責聲明:本文僅做健康科普,不用于任何商業廣告目的,且不提供診療建議。如有相關疾病,請及時于正規醫院就診,謹遵醫囑。其中部分圖片來自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告知我們,我們將盡快刪除。
供稿:中醫科 戴創業 編輯:宣傳辦
一審:楊君、黃友佳 二審:劉艷平 三審:涂劍
欄目:婦幼健康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