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 (Vitamin) ,是維持人體正常代謝和健康必需的一類有機物質。大多數的維生素是機體不能合成或合成很少,必須從食物中攝取,如果維生素攝入不足,會導致人體新陳代謝失去平衡,免疫力下降,最終對人體健康造成損害。按其溶解度分類,維生素可分為脂溶性和水溶性。今天主要介紹脂溶性維生素(VA、VD、VE),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常見的維生素吧。
維生素A
維生素A (Vitamin A),又稱視黃醇或抗干眼病因子。顧名思義,維生素A的功效有維持視力、維持免疫功能、促進血紅蛋白合成等。
缺少維生素A就會導致干眼病、夜盲癥、皮膚干燥等疾病。
維生素A的來源包括:動物性食物,如魚肝油、雞蛋等;植物性食物,主要有深綠色或紅黃色的蔬菜、水果,如胡蘿卜、芒果和柿子等。因此,生活中日常進食上述食物,均可有效補充維生素A。
維生素D
維生素D (Vitamin D),又稱鈣化醇。維生素D可以促進小腸對鈣吸收、促進腎小管重吸收磷和鈣。
吸收不良或慢性肝臟疾病、甲狀旁腺功能不全均可引起維生素D缺乏,缺乏嚴重者可導致佝僂病。
因此預防和治療維生素D缺乏。食物來源包括魚肝油、蛋黃、乳制品等。此外,維生素D是人體唯一可以少量合成的維生素,紫外線照射可促進人體合成維生素D。因此,除了飲食外,曬太陽也可以促進維生素D的合成。
維生素E
維生素E(Vitamin E),又稱生育酚。維生素E是一種良好的抗氧化劑和自由基清除劑,能夠增加皮膚含水量,提高保濕性能;提升皮膚的光滑性;對紫外線的照射也有保護作用。
維生素E缺乏導致皮膚干燥、神經損害、不孕癥等。
維生素E主要存在于各種油料種子、植物油、海產魚肝臟、堅果等。適量食用富含脂肪的食物有助于補充維生素E。
維生素營養狀況現狀
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科學研究報告
我國居民主要缺乏維生素D和A,特別是孕產婦及嬰幼兒。
其中,我國6歲~17歲兒童青少年血清維生素D缺乏率為18.6%,18歲以上人群血清維生素D缺乏率為21.4%。
從維生素A來看,邊緣型維生素A缺乏成為最主要的缺乏形式,我國3-5歲兒童維生素A缺乏和邊緣型缺乏整體患病率為29.3%,其中農村達36.8%,農村地區缺乏率高于城市,年齡越小缺乏率越高。
檢測維生素的方法
傳統的分析方法有微生物法、熒光分析法、免疫學方法、HPLC。
以上方法均具有一定的缺陷。如酶聯免疫吸附法和化學發光法易受基質效應和抗體特異性的影響,且無法區分同分異構體等。
目前我院醫學遺傳科開展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以穩定同位素標記化合物作為內標,利用待測物與內標的響應豐度比值(峰面積比)進行線性回歸,通過對同位素豐度的精確質譜測量和對加入的內標準確稱量,做到對待測物的定量測定。該方法具有高靈敏度、高特異及準確性等特點,是檢測維生素等代謝物的金標準。
合理補充維生素
維生素含量是營養狀況的有效指標,維生素的攝入量對孕婦、嬰幼兒尤為重要。
缺乏維生素可能會導致各種疾病。當然,維生素并非多多益善。不宜將維生素作為“補藥”,以防中毒。維生素監測作為評估合理用藥的手段,提高維生素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實現維生素治療的個體化,逐漸被臨床所重視。
以下三類人群,從日常飲食中不能獲取足夠的維生素,可在醫師的建議下服用適量維生素增補產品:
一是需要維生素量大的人群,如孕婦、嬰幼兒;
二是消化吸收差的人群,如六七十歲以上的老人、胃腸道疾病患者和特殊疾病群體;
三是長期膳食不規律、不能保證一日三餐者。
免責聲明:本文僅做健康科普,不用于任何商業廣告目的,且不提供診療建議。如有相關疾病,請及時于正規醫院就診,謹遵醫囑。其中部分圖片來自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告知我們,我們將盡快刪除。
供稿:醫學遺傳科 胡策勛 編輯:宣傳辦
一審:金鵬 二審:張文茂、祝群 三審:劉艷平
欄目:婦幼健康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