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性貧血是因營養缺乏導致的血紅蛋白量或紅細胞數低于正常。營養性貧血分為兩大類,一是因鐵缺乏導致的缺鐵性貧血,二是葉酸、維生素B12缺乏導致的巨幼細胞性貧血。現在雖說人們的生活條件好了,但還是有因營養不足引起的營養性貧血。
婦女兒童易患缺鐵性貧血
說起來,缺鐵性貧血是最常見的營養性貧血,至今仍是世界各國普遍而重要的健康問題,尤其是發展中國家。高危人群分別為婦女和兒童。
鐵是合成血紅蛋白的重要原料,當體內貯存鐵耗盡,血紅蛋白的合成就會發生障礙。病人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頭暈、乏力、疲倦等癥狀,嚴重者可出現口炎、皮膚干燥、毛發干枯脫落、指甲脆薄易裂等。
治療缺鐵性貧血需要補充足夠的鐵,同時要去除引起缺鐵的病因。補鐵可以通過口服或靜脈,首選口服鐵劑。推薦琥珀酸亞鐵和硫酸亞鐵,前者含鐵量高,吸收好,生物利用度高,不良反應小,后者是口服鐵劑中的標準制劑,但胃腸道反應較大。服用鐵劑時應避免與茶、鈣鹽、鎂鹽同服。
葉酸和維生素B12缺乏可致貧血
葉酸和維生素B12缺乏引起的巨幼細胞性貧血是最常見的維生素缺乏癥。在我國,以葉酸缺乏為主,維生素B12缺乏在老年人群中所占比例較高,并隨著年齡而增加。
葉酸是一種水溶性B族維生素,在新鮮綠葉蔬菜中含量最多,酵母和蘑菇中也富含,但食物烹調、腌制及久儲等均可被破壞。維生素B12是含鈷的維生素,人體所需的維生素B12主要從動物性食物,如肉類、肝、魚、蛋和乳制品等中攝取。一般飲食中的攝取量已遠超需要量,因此單純因食物中含量不足而缺乏者較葉酸缺乏者少。
葉酸和維生素B12缺乏都可引起巨幼細胞性貧血、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以及食欲減退、腹脹、腹瀉、舌炎等消化道癥狀。維生素B12缺乏還可以引起乏力、手足麻木、感覺障礙、行走困難等癥狀,老年人往往會誤認為自己是“小中風”而去神經內科就診。一些小兒和老年患者還會出現無欲望、嗜睡或精神錯亂等精神癥狀。